和衷共济筑牢通信防线--内蒙古信息通信行业鏖战“七下八上”防汛攻坚战
2025年7月23日至30日,持续强降雨突袭内蒙古,多地出现洪涝、河流水库水位超警戒值。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赤峰市等地通信设施相继受损,人民群众通信服务面临严峻挑战。特别是赤峰市喀喇沁旗美林镇吉祥庄村受暴雨影响,市电停电、光缆冲毁,致使周边2座基站退服,一度成为“通信孤岛”,防汛救灾“生命线”面临阻断风险。
灾情就是命令。内蒙古通信管理局闻令而动,针对赤峰市受降雨影响通信受阻的村庄,组织各电信企业第一时间展开抢修。面对持续降雨、道路损毁、车辆难行的困难,通信保障队伍爆发出惊人战斗力,保障人员肩扛手抬20余套设备,穿越泥泞险境;运用无人机迂回布放30余公里光缆、进行应急网络优化;迅速开通卫星便携站、设置应急基站车等先进装备,有效突破地理限制,大幅提升抢通效率。经过17小时奋战,伴随第一通报平安电话响起,“空中生命线”成功打通。
千里驰援显担当。7月26日以来,连续极端强降雨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导致北京密云、怀柔、延庆、平谷,河北保定、承德等区域电力和道路中断,部分通信基础设施受损。我局积极响应北京、河北应急通信保障需求,7月30日组织内蒙古移动、联通公司精锐保障队伍,驾驶应急通信车,携带卫星背包站、卫星电话、发电油机等装备,星夜兼程奔赴北京及河北灾区。于30日22时和31日0时在密云、延庆区成功开通应急基站,迅速恢复通信信号,为首都、河北防汛救灾指挥调度和群众联络提供了坚实支撑保障,充分体现了全国应急通信“一盘棋、一条心”的协同作战能力。
截至8月1日,全区通信行业累计投入保障人员5242人次、应急车辆2776辆次、发电油机3243台次,出动无人机18架次,动用卫星电话194部,发送应急预警和提示短信3086万条。重点受灾区域呼和浩特市、赤峰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累计退服的938个通信基站,已成功抢通恢复874个,通信“保障线”基本恢复畅通。这些数字的背后,离不开近年来我区大力加强的应急通信科技能力建设,新技术装备在本次汛期保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极大增强了应急通信的快速响应和持久作战能力。正是这些科技“利器”与无数通信“逆行者”在泥泞中跋涉的脚步、在风雨中坚守的身影紧密协同,才得以在暴雨洪涝中架起一条条坚不可摧的信息通道,有力保障了各级党委政府指挥调度、救援力量高效协同、灾区群众信息传递的需求,切实发挥了应急通信“生命线、指挥线、保障线”的核心作用。
当前,防汛工作正处于关键时期,内蒙古通信管理局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部党组、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全力做好防汛应急通信保障工作的明确要求,带领全区信息通信业逐级压实政治责任,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做到“汛情不退、战斗不止”,坚决打赢“七下八上”防汛应急通信保障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