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千层林铺万里网助生态兴

内蒙古信息通信业践行“两山”理念交出“绿色答卷”

发布时间:2025-09-10 10:52  来源:人民邮电报


时光为笔,山河作卷。2025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充满前瞻性理念提出20周年,是中国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的第十年,也是内蒙古自治区实施电信普遍服务的第十年。沿着“两山”理念的科学指引,内蒙古信息通信业在祖国北疆的广袤版图上,在富有“神州北极”与“绿色宝库”美名的大兴安岭,书写着通信建设支撑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壮丽篇章。

牢记嘱托,勇担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到内蒙古考察调研,五次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内蒙古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多次就内蒙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内蒙古信息通信业坚决扛牢政治责任,以推进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公网覆盖为抓手,大力推进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贡献力量。

通信网络服务是支撑林区生态保护、防灾减灾、经济转型和民生改善的重要保障。2020年以前,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信息化水平低,林区联络以固定电话、微波传输为主,重点区域的网络覆盖率也较低。近年来,内蒙古通信管理局组织在大兴安岭林区实施电信普遍服务项目,累计投资约1.9亿元,支持建设4G/5G基站222座,初步形成森工集团总部、森工公司、林场三级林区光网架构,覆盖林区近75%的林场,大兴安岭林场重点火险区、防火瞭望塔、主要道路、景区等重点区域通信公网覆盖率由不足10%提升至60%以上。

在实施电信普遍服务的基础上,信息通信业还综合应用卫星通信等方式为林区提供多样化网络接入服务。通信网络覆盖率的提升,不仅大幅减少了大兴安岭林区公网信号覆盖盲区,满足了林场职工通信需求,还进一步提升了绿色生态保护水平和林区防灭火能力,为林下产品走出深山、走向全国提供了便捷的网络平台,助力开启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美丽林区的新征程。

从人防到智防,科技护林铸就绿色长城。随着林区“神经网络”不断完善,“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初具规模,信息化能力的提升已成为推动林业现代化、提高森林资源管理效能、提升森林防灭火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数智动能”。内蒙古信息通信业积极推进数字赋能,探索“无人机+双光谱”相结合的网格化防火预警监测手段,运用数字化手段,实现人防、物防、技防有机结合,极大提升了森林防灭火的综合能力,为生态保护、资源管理和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如今,一台台搭载高精度摄像头的无人机随时起飞,可将实时画面同步传输至数百公里外的森林防灭火指挥中心。以往,游客进山之前需要在管护站前停车登记信息,现在只需提前在小程序上扫描“防火码”报备,入山信息可瞬间录入云端管理系统。

号角激越,催人奋进。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宽带林草”建设的通知》,从政策层面为加快提升林区和草原通信网络供给水平提供支持。内蒙古通信管理局扛牢政治责任,顺势启动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草原防灭火区及呼伦贝尔市重点场景通信网络建设规划,计划在2025—2030年,通过科学规划基站、扩大基站规模、优化基站布局,重点实现规划区内防火瞭望塔、管护站、卡口(检查站)、防火道路、边防道路、旅游景区、旅游环线、边境边防、应急保障等场景下的4G/5G信号覆盖,提升示范区及重点场景的无线通信覆盖能力,为实现火情的实时动态监测、信息的快速精准传输、指挥的高效有序执行构建现代化通信支撑体系,为呼伦贝尔市文旅、边防、应急等领域发展提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保障,用优质的网络和服务将巍峨的兴安岭与广阔的世界紧密相连,奋力绘就美丽中国新画卷。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时时做不惧千万事。沿着“两山”理念的科学指引,内蒙古信息通信业正以坚决的态度、扎实的行动,坚定地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践行者、维护者、捍卫者,以信息通信业的高质量发展,奋力支撑扩绿、兴绿、护绿的壮举,在祖国北疆构筑起万里绿色长城。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